]特别是,作者证实了年鉴《青骑士》(1912 年),它与沃林格的著作一样,也是由慕尼黑的派珀出版,具有典范作用,甚至对类似项目有吸引力。因此,年鉴不是通过文本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乍看起来不同的图像的联想并置来发挥作用。
尤其是在沃尔夫林的《艺术史基本概念》(1915 年)中,图勒 智利电报数据 曼认识到了《艺术家年鉴》的体现。[25]这幅作品在视觉上和论证上描绘了形式分析的二分法,被认为是“比较观看”的起源,其结果是艺术史被简化为这种图像理解模式。例如,关于艺术历史反实用技术的讨论,主要围绕沃夫林是否是双重投影的发明者这一问题展开。[26] 特别是在幻灯片演示的情况下,线性、准电影式的叙事可以说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替代性常见做法。线性叙事主要伴随着形态导向的论证结构。它建构了个体艺术家和时代的发展逻辑。
基于这些观察,我在本文中致力于探讨数字图像文化如何重组艺术历史图像材料。借此,我想反驳这样的论点:数字化访问自动意味着非经典化或意味着朝着知识的完全可用性迈进。相反,我们可以观察到重新估价的过程,这些过程本身受制于或者产生特定的可见性经济。这首先要考虑实际条件,例如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用于可能的数字化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实施的质量。我们处理数字空间的方式也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这里根本没有共识;相反,可以划分为两个派系,开放获取或 OpenGLAM 的支持者反对那些坚持在文化资产方面执行内部规则的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