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差距是什么意思?社交媒体实际上不是让我们更加亲近了吗?更接近目标群体?众所周知,在 Facebook 上你平均只能接触到 17% 的粉丝,但是这 17% 意味着什么呢?这些人是谁?另外 83% 的粉丝怎么样了?在这篇博客中,我们不会揭示 EdgeRank 算法,而是关注其根本问题:社交媒体在您和您的目标群体之间造成了差距。您怎样才能弥补这一差距?
我和我以前的同事以Oxfam Novib的具体案例为例,调查了这种差距存在到何种程度,以及我们如何才能缩小它。因为这个案例,我将更深入地研究非营利领域。然而,从更抽象的层面来看,我发现其他行业的品牌和组织之间也出现了同样的分歧。
多议题组织
作为一个多元化组织,乐施会 Novib 积极参与许多不同主题、项目和国家。该组织还希望利用社交媒体营销来揭示这些话题。但每个话题的粉丝参与程度如何?他们是否平等地参与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分歧? Facebook 账户必须向整个选区提供对各种问题的支持。快速浏览一下 Facebook 页面就会发现每个帖子的互动情况有所不同。是时候放大它了。
Oxfam Novib——点赞!
竖起大拇指!
喜欢不喜欢
2012年,乐施会 Novib 在其 Facebook 内容战略中推出了一项内容营销 柬埔寨电报数据 活动“从喜欢到不喜欢”,以新颖的方式和明确的行动号召揭示了粮食危机的具体问题。就其本身而言,这个案例在网络关注度和增长方面是成功的。与此同时,成功也暴露出问题:并非所有问题都能从这种增长中受益并能依靠同样的互动。
Oxfam Novib - 喜欢不喜欢
喜欢不喜欢
论:
对多问题组织有广泛兴趣的人在 Facebook 上的参与度也更高。但那些只对某一特定问题感兴趣的人最终将不再关注那些他们“不太感兴趣”的问题的信息,或者将完全失去他们的参与度。
当这些群体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也会成为发起互动的人,从而产生较高的参与率。根据 Facebook 的 EdgeRank 统计,这些通常是参与度不够的领域。接触这些目标群体仍然极其重要,以免失去他们。多问题组织必须不断激活和吸引他们,以便接触到周围的人们。
此外,我们发现,当我们能够通过良好的内容策略(特别是基于利基市场)将这些利基市场纳入我们自己的目标群体(品牌)故事中时,我们确实可以将参与转化为捐赠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