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本
這種將時間視為寶貴資源的觀念可以追溯到他的父親威廉·韋奇伍德·本恩 (William Wedgwood Benn,後來的斯坦斯蓋特勳爵),他希望小男孩本恩填寫一張時間表,展示他如何利用了自己的時間。老本恩曾經讀過阿諾德·本內特的一本早期自助書籍,名為《如何過好一天24小時》,書中講述瞭如何充分利用時間。 「父親對此非常痴迷,」本恩說。
寫日記一直是他的願望,早期的日記片段也保存了下來,其中包括他在軍隊服役期間的日記,當時由於安全原因禁止寫日記,所以他用密碼記錄了與地點或設備有關的關鍵字。 1950 年代,他開始寫政治日記,從 1953 年起,每年都寫日記的至少一部分。
1966 年,他加入內閣後就開始透過錄音機口述日記,因為他無法向不受《官方保密 中國新聞 法》保護的秘書口述內閣會議記錄。本恩會保存這些磁帶,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將它們轉錄下來,或者他一生中是否會將它們轉錄下來。他的女兒梅麗莎說,她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深夜回到家,聽到父親口述日記的聲音,然後他靠在麥克風前睡著了,發出鼾聲。
2009 年,本恩病倒後就停止寫日記了,那次病倒可能是他第一次中風。他向我解釋:
「有時候你不能不成為一名日記作者。每天都是一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你確實必須非常認真,持續詳細地記錄,並持續記錄等等,它佔據了我的生活,而且我現在也不確定我是否處於一個內部位置,對任何事情我的反思是否有趣。我想我的反思可能和其他人的一樣有趣,但當我不是任何事情的核心時,它是否構成了日記...
「我從未將其視為一項成就,它只是我做過的一件事,每天晚上都要把它全部寫下來對我來說有點負擔。它開始是一本日記,我把戰爭期間感興趣的事情記錄下來,我在《希望之年》 (1994 年)中藉鑑了一些內容。你可以說你已經對每天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有了相當準確的記錄,而且因為人們總是會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塑造,所以如果你有一本日記,你就能從三個方面記錄自己的經歷:當它發生時,當你把它寫下來時,當你後來讀到它並意識到你錯了時。
本恩不認為自己會在有生之年出版這本書,但大約在 1983 年,他決定將六個月後的書印出來並閱讀。 1985 年,他邀請露絲溫斯頓 (Ruth Winstone) 幫忙寫日記,發現他們合作得非常好,於是她留下來並編輯了所有日記。
對於本恩日記的漫長創作,他最後的想法是:“我不會建議任何人寫日記,除非我警告他們,日記確實會佔據你的生活。”